马村样与中堡之间,原有一座清潭亭。亭东五十步的石子路中,有块两尺方圆的路中,有块两尺方圆的路心岩,光滑微倾,叫“马蹓岩”。一条石子路的路心岩千千万,从未闻有人给命名,为什么这块貌不惊人的路心岩却有幸得名呢?原来有它的历史渊源。
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一支小部队奉命支援平阳“金钱会”,在瑞安陶山被清兵和“白布”击败。余部沿江西辙,夏历五月初八至龙川。(赵氏族谱有记载)时适大雨,道路不通,只得暂且住下。初十,天气好了些,又继续向中堡黄坦方向撤退。传说为首军官的坐骑后蹄踏上这块路心岩,突然一滑,险些教那军官摔下马去。军官惊悸之余,传令改道万松岭,问南田方向进发。传说的可信度如何,无从改证,但太平军至此改道一事, 却完全可信,否则,中堡不会留下那是他们地主爷显圣的传说。而龙川人相信这块石头是神石,于是好事者给取了名,叫“马蹓岩”。这块石头,到六十年代文黄公路动工,才与清潭亭一起被拆搬。
由于战事失利,处境不妙,太平军的纪律远不如前了。在龙川的两天中,烧了四座四面屋,杀了两个老百姓。四座屋:一在垟边,一在村头,一在马村垟,一在老祠堂后。垟边一座坐落龙溪南畔与龙川有一溪之隔,当时山洪暴涨,太平军原已畏蒽不前,不料有个中堡人路过垟边,认为太平军过不来,就拍拍胸膛,翘翘大母指,惹得太平军勃然大怒,竟舍命游过龙溪,放火烧了这座四面屋。(关于烧屋赵氏族谱也有简单的记载。)现在,除老祠堂后一座的遗址因巳重盖不可辨认外,其佘三处的部分残垣败壁犹在。那时,.老百姓受清廷恶毒宣传的影响,把太平军看作洪水猛兽, 称之“长毛”的,所以太平军一到,统统避到前后山上。当房屋被烧,尽爱看得清清楚楚,可谁也不敢去灭火与抡家具物资。被杀的两个人,是六十五岁的赵朝庚和他八十三岁的老娘胡氏。 那个年月,信息不灵通,太平军翻过正出坳,逼近梅岙坑,龙川人才发觉,才仑卒逃避。赵朝庚年纪大,又搀扶老娘,自然躲避不及,被抓住杀了。关于这,赵氏族谱讳言“被杀”只写“某知事以孝烈详请浙江巡抚,恩准赵朝庚木主入忠烈祠。”至于胡氏,以青年守节,教子有方,浙江巡抚“恩准建坊,以示旌表”。 石牌坊原竖在永享祠大门外,五十年代才拆毁。
这支太平军开到处州附近,再次遭到清兵围击,便溃不成兵了。残兵沿原路回奔,至龙川地界,只有三十来人,而且疲惫不堪。地主绅士组织村民,在十五华里长的万松岭上,分段截击。万松岭下有一处叫百步岭脚,一条小坑自见山流经过这儿再下流龙溪,势陡流急,这儿的三板桥下被冲成一个坑井。在万松岭被杀的太平军战士的尸首曾被拖到坑井,坑水都被染红了。有些冲下万松岭的,也被逼到龙溪滩边丧生,其中有个小伙子,才十九岁,百净脸皮,举止文雅,一再申述自己是宁波一爿商店的小伙计,不久前被太平军抓来,哀求饶命, 可是地主绅士哪管这许多,结果还是命令一刀干了他。
据说,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单身的过客经过百步岭脚或龙溪之畔,都感到头皮发麻。直到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走过百步岭脚,只要心情舒畅,会指着坑井又指着溪畔,告诉同行的青年人:“这儿,那儿,曾堆过太平军的尸首。”倘若年青人再追问一声,老人还会叙述术平军过龙川的始末哩!
(材料来源:少时听光绪年间的生员赵瘦仙、赵玉僬两位老先生说如此,后来查询龙川地方上老人,尤其是最近翻阅了赵氏族谱,证实他们志话。)
作者:赵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