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肇始
文成旅游肇始于1992年。当时,市委(温州市)副书记陈荣同志来文成考察,路过天顶湖一带,看到了百丈漈,惊异于文成县有这么优美丰富的旅游资源,却还没开发利用起来。他认为我县工业基础相对不足,但可以发展旅游。时金邦清同志任文成县委书记,他非常重视领导的意见,责成我带一个小组,去做旅游资源的前期勘探工作。
我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感觉非常突然,因为当时从决策层到百姓,旅游的观念一片空白,对旅游资源的理解,也很不足。我还担心两点,一是整天到山上勘察,万一没有成果,人家会说你这个做领导的不务正业;二是文成是一个山区小县,没有那么多的启动资金。
但是县委的命令已下,勘探小组的人员也很快确立。县里决定由县长夏瑞洲同志作为组长,我作为第一副组长并带队,负责具体的勘探开发工作。参与的同志主要是文联的骨干,以及从宣传部、电影公司调集了的一部分人,主要有陈挺巧、周文峰、赵文峰、王明灿、李德岳、陈清清、叶静、朱礼、王新亮、周跃进、包玉如、胡瑞怀、王慧琴等同志。当时我县还未设立旅游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办公机构,调集的同志也没有正式的编制,条件非常艰难。我们只能克服困难,临时成立了一个旅游开发小组。碰头地点暂定在县政府五楼,也就是当时的人口统计办公室。经过讨论,我们把下一步的工作确定为:要对县里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勘探;并对其进行命名。
二 勘探
我们首先勘探的是百丈漈。因为一湖一瀑分布比较明晰,景点位置确立得比较快。
第二步勘探的是峡谷景廊景区。当时,这里野草丛生,怪石嶙峋,只有几条山民踩出的断断续续的短路。在没有路的时候,我们只能从岩石间爬过去,从河水里趟过去。那天刚好下着小雨,在从峡谷景廊到怒瀑的那条路上,我爬到一个滑溜溜的岩石上,到一半,发现石头太滑,也太高,往前下不去,也回不来了。同行的人都戏称为“徐世征兵困山坑” (峡谷景廊四周是高耸的山)。大家都在石头上爬,很多同志手划破出血,衣服也被石头碰破了。
刘基故里的景点比较清楚,大家没什么异义。我们很快就定下来了。
在南田的那天晚上,在住宿的地方,突然有一个南田中学的老师跑过来,说你们在搞旅游呀?搞旅游哪里比得上我们朱阳,我们那里的山峰很漂亮。我们听了后马上去朱阳考察。这些山,原来也没有路,上面荆棘丛生,灌木林立,路很难走。我们走的路,是当地的老百姓自发用刀具砍出的。开出的路很窄,不穿衣服,身上要被砍出的树枝、荆棘、茅根划破,我们都穿着衬衫,被荆棘戳出了许多小洞。回来到了寮背(音)这个地方,天又下起雨,路更难走,并且一行同志全被淋湿了。
铜铃山景区的开发也比较辛苦。这个地方是属于林场管辖,当时,是傅华斌同志在主持工作。这里的路很险,我们勘探的地方很多连路都没有。在临行前,我和各位同志说了几点:除了留心脚下的路外,还要防蛇。另外,我们还担心迷路。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据了解,那个带路的场工在这条路上走了四十多年。让他带路,我们觉得比较放心。没想到后来还是迷路了。那个地方林子很大,山林都长草,林子很密,路都找不到了,转来转去都走不出去。最后有同志提议说,不管方向,先走出来。最后我们一直走,好久才出来,见到了天日,也能辨别方向了。我们走到一条小溪,沿着这条溪向铜铃山峡进发。在路上,很快遇到了蛇。在溪边,当时陈永造走在第三个,我第四个,前面两个同志下去了,陈永造爬下的时候,我看到离他不到
五步蛇虽然毒,但因为有场工在旁边,我们也还不是很怕。最危险的,是从悬崖上爬上爬下。壶穴景观处在谷底,我们要下去,都是从悬崖上用绳子吊下去;我们上去的时候,是场工先爬上去,然后用树枝让我们爬上去,用绳子把我们吊上去。
总结前期的工作,我觉得大家精神状态都可以。景区都在山林险远之处,勘察组手脚并用,爬来爬去,大部分同志都挂彩了。没有一种精神,一种毅力的话,是很难坚持的。当时我自己都带队进去,如果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的话,也不可能有那么快的进度。
第二,当时的经费严重的不足,去的同志没有一分补贴,包括文联和社会上抽调过来的同志。好多同志提供了一些无偿的劳动。文成发展旅游,我觉得有几个同志是一定要提一下的。第一个是李德岳,从当时在职到现在退休后,对于文成的旅游,一直非常关心。他跟着我这里跑那里跑,都没有报酬给他。
第三个,文成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比如峡谷景廊,我们看了后,那里步步皆景。百丈漈是我国最高的瀑布。天顶湖,湖光山色,水质优美。刘基故里,明代“开国文臣第一,渡江国士无双”的历史名人。铜铃山,壶穴奇观为“华夏一绝”。全国我也跑了不少地方,比了比后,发现文成的旅游资源比较优秀。所以越干劲头越大,旅游事业也一点点上来。机构大起来后,就慢慢变成旅游局了。
三 命名
文成的旅游当时在蛮荒状态,大部分景点都没有命名。我们专家组经过集体讨论,发挥大家的智慧,给景点取了一些名字。小处的命名就不一一例举,这里只讲大的几个景区。
百丈飞瀑:本地山民叫做“百丈漈”,“漈”是“瀑布”的意思。但因是本地方言,外地人不太懂。此瀑布有全国最大的落差,飞流直下,很有气势,专家组就加了一个“飞”字。这个名字取的还比较传神,到后来也就叫开了。
天顶湖:温州文联的陈又新同志命名。文成西面高山耸立,如入琼霄,当地人称此地为“九都九条岭,条条通天顶”,而此湖正处山峦之中,遂命名为“天顶湖”。当时专家组成员还提出了另外一些意见,但只有这个名字受到大家一致认可。
刘基故里:专家组的意见比较一致。定下来比较快。
铜铃山:山本无名。它的旁边有一块地,叫“铜铃地”。景区从上到下看,如一个正置的铜铃,被称为“华夏一绝”的壶穴奇观,也如同一个铜铃,所以当时我认为,应暂拟为“铜铃山”。后来“铜铃山”就叫开了,现在成为一个无形的资产。
龙麒源:应为钟沛康先生或王明灿先生命名。
飞云湖:因在飞云江上游,名字又雅,当时专家组认为这个名字挺适宜。因为它与新安江千岛湖同为水库截流形成的湖泊,风景又佳,县委领导认为应审慎考虑。我们专家组的意见:一,江以“飞云”命名,湖在上游,较为合理。“飞云”二字,代表了一种飞云江流域耕读朴实的历史。二,“飞云”,体现一种大志向,没有局促气。三,湖为高山湖,远上寒山,才有白云生处,“飞云”二字应景。四,“飞云”体现一种动态,景点取名上,动态词较佳。五,云蒸霞蔚,烟笼寒水,给人一种神秘感。领导从善如流,“飞云”二字遂为定名。
峡谷景廊:原文联副主席、文化馆馆长项有仁先生命名。他认为这里的地貌是峡谷,一步一景,很像一个美景的画廊。我们听了觉得很好,就定下了。
朱阳九峰:朱阳奇峰林立,有特色的山峰有十一、二处。如命名为“朱阳十一(十二)峰”则很拗口。经过商讨,大家认为命名为“九峰”为佳。理由:一,“九”代表多,是朱阳奇峰林立最好的写照。二,“九”在中国文化中是很吉利的数字。《易经》中的“九”代表“阳”,是一种刚健之气,且与地名“朱阳”相匹配。另外,“九”还谐音“久”,意味着天长地久,符合朱阳山峰的巍峨厚重的形象。
四 申报升级
报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县里和市里的领导做了不少工作,除了正常的文书材料外,我们还准备了两本影集,以及请市电视台拍摄了一个风光片。我们把资料带到杭州,由省建设厅主持了一个专家会议,专家们的意见比较一致,觉得百丈飞瀑景区各方面的条件,在省里的风景名胜区比较上档次,顺利地批下来了。
到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时候,相关领导、相关同志做了不少的工作。那一年,我在北戴河参加政协会议的时候,时县旅游局局长王明灿打电话给我,叫我学习完后到北京去。我一学习完,就乘车到北京,向建设部的一些处长、司长汇报工作,做一些前期的准备。相关领导、相关同志都很努力。原县委书记高育厅,就做了不少工作。当时建设部的副部长,原在乐清当过县委书记,和高育厅书记关系比较好,所以我们到建设部的时候,就听取了这位副部长的不少指导和意见。时副县长俞建民,作为(省委)下派干部,在北京和建设处的处长、司长进行宣传,北京大冬天的晚上,在门外的寒风中一等就是两个多小时。前后,一共有数位领导几次在北京进行宣传推介,其中的辛苦经手工作的都知道.最后,在各级领导,各位同志的奔波下,2004年,顺利评上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审批,要感谢一位专家。我们把情况上报后,北京大学谢凝高教授听到情况,到文成实地勘察,评价很高,他论证了铜铃山景区的“壶穴”是天下难得的奇观,这是在世界上只有日本与中国才有的壶穴地貌。其中,中国有两处,湖南的“壶穴”,因开山采石,破坏严重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只有文成的“铜铃山”保存完好,标本典型。而与日本的“壶穴”相比,铜铃山的壶穴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都要更胜一筹。在北京的会议上,在场的专家听了谢凝高教授的报告,看了我们整理的音像、图片和文档资料后,26个专家认为作为我国唯一保存的典型壶穴地貌,名副其实,表决一致通过。
在此我要感谢相关整理资料的同志。申报国家级风景区的时,我们只有三天时间,要把所有的音像、图片、文档资料整理齐全。相关同志早上七点钟准时出发去三大景区(刘基故里、铜铃山、百丈飞瀑及飞云湖)抢拍,留守人员不顾艰苦熬夜准备,没有一个同志掉队,也没有一个同志叫苦叫累。
从省级风景名胜区,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是大量的,大家做得很辛苦,从领导层到下面准备材料的同志,对于这项工作全力以赴,不计得失。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应该为旅游战线和文成人民所铭记。
五 印象比较深的几件事
在进行景区勘探的时候,各位同志的不怕劳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敬业精神,让我印象深刻。
铜铃山景区位于偏远的叶胜林场,距离县城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山路十八弯,黄泥路、石子路颠簸,其中辛劳可想而知。当时,在景区内经常出现没路的状况,而我们为了进行全面的考察,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一次,当地的老乡告诉我们,在悬崖外,有一处景点风景很好。要到达悬崖,必须经过几个深潭,别无他路。当时是十一月,天气已经很冷。我们大家只好每个人喝口烧酒,脱光衣服,一个一个水潭游过去,看完风景后再游回来。等勘察完后,我从最后一个潭里出来,感觉到全身发冰,眼睛看东西都花了,躺在岩石背上起不来了。同行的同志帮我揉肌肉,捏人中,一段时间后我才起身。我和同行的李德岳同志每个人拿着拐杖,硬撑着走回停车的地方。李德岳和我回来就病倒了。在这过程里,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我们是抱着一个想法,觉得景区勘探要全面,既然有好的风景,就应该去看看。
在飞云湖景区勘察的时候,因为要造水库,我们想在这之前,把老景点确定下来。时间比较急,我们过去的时候正是台风刚过境。我们找竹排过渡,正值几场暴雨过后,水流湍急,当地的老乡怕出危险,我们一时雇不到竹排。最后还是王明灿他们找到一个老党员,说我们徐(副)县长在这里,那位老党员,听说我过来考察,说:“徐(副)县长既然在,我送,其它人我不管。” 所以就搞了一只排,把我送下来。我上去的时候,其它的人说,我们要保护徐县长的。他说,那你们上来几个。那天水势翻涌,形势确实很凶险。浪推得竹排左右摇晃,李德岳先生就掉到了水里,朱礼先生的照相机也掉到了水里。那时候(90年代)的相机很贵,3000多元,等老党员用竹竿把塑料袋捞上来的时候,相机已经没有用了。其余的四五个同志,是步行至下个村落,才找到过渡的竹排。那时天气比较冷,大家身上都湿,上岸之后,一直到汇溪乡政府,老党员找到了一点干柴烧起来,给大家取暖,烘干衣服。我们冒雨,落水,湿冷,才把这个地方考察完。
时县委书记高育厅对旅游开发一直很重视。2005年,台风过后,正在开发建设的岩门大峡谷受到损坏,死了两个施工者。当时的县委书记高育厅亲自带队,去景区进行考察。景区在开发的初期,没有正式的道路,有的只是当地百姓用柴刀劈出来的“猫狸路”(意思是只有狐狸才能通过的路)。由于刚下过雨,路很湿滑,我们只能靠在岩背上,一点点的向前挪。到高处的时候,上头绳子放下来,然后再把我们拉上去,要么就是把砍下的树靠在岩壁上,一点点爬上去。高育厅书记也是这样走的。等我们考察完的时候,衣服全被割破了,每个人的头发上都是草和泥,脏得不得了。我就到理发店准备理发,坐下去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腰很痛,就站不起来了。后来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腰椎不好了,住院住了二十八天,在家里躺了两个月,用了一万多块的医药费。
还有一次,在石垟林场资源考察的时候(猴王谷),在干演那里吃了中饭,回来的路上碰上暴雨。雨点很大很密很急,劈头盖脸打下来,路上连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在暴雨中走了半个小时,一群人顾不上身上的其它东西,只好把手机放在肚皮上,低着头一路走了四五里路,才找到一个山里人家避雨。三四公里的黄泥山路,大家都滑倒过,全身都是水和泥巴,男同志身上的烟全不能抽了。房子的主人是一个景宁来的老婆婆,她的儿子前天才出了车祸。见到我们来,马上就煮了当地的红酒,放上生姜,为我们发散驱寒。正因为有她给我们喝的红酒,我们这些走了一天又淋了大雨的人才没有一个人发烧感冒。
我们都很感谢那个老婆婆。后来我几次去山里找这个阿婆,想送点东西表示感谢。但听周围的人说,老奶奶已经不再这里了。这事一直是我的心里的一个很大的遗憾。
在景区勘察全程中,我没有落下过一次。也是因为当时身体好,现在就做不到了。回想当时,各位同志不辞辛苦的情景,我很感动,也感觉对不起他们。因为县里财政紧张,我并没有一分钱发给这些同志,每个人到景区里,都只带着面包和矿泉水,就是下一次茶馆的事情,也是没有的。山路不好走,下雨天又路滑,想想大家当时不辞艰苦,互相帮助的情景,我感慨万千。
有这么一批不怕劳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同志,是文成旅游的幸运。
六 旅游勘察中不可思议的故事
作为文成县旅游开发的亲历者,在开发的过程中,我听到一些民间流传的事情,也经历过一些怪异的事。收录如下:
(一)刘基庙
台湾的一个制片人,到刘基庙拍刘基的纪录片。各个机位都布置好了,庙里的各个景点角落都拍摄好了。最后,摄像机对准了刘基的塑像,工作人员突然发现,摄像机显示不出图像。他以为摄像机出了什么毛病,对准其它位置开机,又是好的。又以为是灯光问题,现场的灯光打开之后,还是没用。如是几次,工作人员去买了香烛烧了,摄像机才恢复正常,由此才完成了纪录片的拍摄。我没在现场,是王明灿同志转述的。当时统战部的一位胡同志在旁边陪同,他说这是实情。
(二)观音洞——石壁水
观音洞是百丈漈观音峰旁的一个小洞,华侨胡长清先生在这里进行旅游开发。他洞里在这里塑了一个观音的金身。观音是用甘霖普济苍生的民间信仰形象,观音洞没有水,总是憾事,我说了自己的意见,时旅游局局长王明灿同志就用水管引了周围的一些山水,在洞口砌了一个水池,方便来往的游客饮水。在观音金身开光的前一天,我应邀来旁边观摩“试开光”的过程。突然有人发现,在坚硬的石壁上,突然出现了像烟头这么大的一注泉水,让人想到了菩萨的净瓶水。当地的老百姓见状,还真拿了几片柳叶,插在那里。说也奇怪,这么坚硬的石壁,怎么会出水呢?出水的石洞,是一大块的整块岩石,我说,是不是当时放炮,把水给震出来的?王明灿说:“乱说,放炮是四个月以前,当时都没出水,怎么等今天,要试开光的时候,就出水了?”我说是不是这里有地下水,要么是周围的水流改道?他说:“这里都是整块的花岗岩,哪里来的地下水了?”
后来,王明灿用花岗岩,请石匠做了一个龙头,用来接水。游玩的人一到这个洞的时候,总是会把手上的矿泉水倒掉,接上这里的水。而外面那个水管引的水,水池就做的比较粗糙了。
这水出了一段会时间后,就干枯了。
当时温州市的旅游局长听到了,就很高兴,大力宣传。社会发展到现在,有很多事情是科学还没法解释的。比如说日月同辉,再如毛主席的像放出来,山上的杜鹃花非节令时节开放。
(三)观音洞——灭火雨
有一年,观音洞对面火烧山,那山很陡,根本无法上去。当时是周跃进同志带着干部上去了。可是山路太陡,消防人员没法上去。石庄的老百姓听到后,就到观音洞烧香:“观音菩萨,对面的山是你的门面,烧多了就不好看了。”不久就下了雨,对面山的火就灭掉了。下雨的事情,到底是巧合,还真是像民间说的菩萨显灵,我也不太清楚。
(四)百丈漈
护林员住在这个闭塞的峡谷中,住一间小屋,抓了几只小鸡养大。等鸡长成的时候,他杀了一只最大的鸡。第二天,他打开鸡笼喂食的时候,十几个鸡全部飞走了。
护林员还养了一头猪。猪长成后,就抬出峡谷交由师傅屠宰。抬到上山坳的时候,猪死掉了。
我认为猪死了不算很奇怪,而一只鸡被杀后,从小养大的鸡全飞走了,才是最奇怪的事情。
(五)铜铃山
铜铃山地势偏远闭塞,又是元末农民起义军吴成七的山寨。土匪杀人如麻的传说一直在乡下流传。晚上山风很大,犹如人的哭泣,很多人说这里闹鬼。
话说有次去铜铃山勘察,遇到一个老婆婆,是个山哈(畲族),她在喊她儿子回家的时候,并不直呼其名,而是用“哦,哦”的声音往对山喊几声,意思是“这里有同志找你”;她的儿子听到后,也“哦,哦”的回应几声。不一会儿,就看见她的儿子回到家中了。
这大概是怕被鬼听到名字,并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