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 > 文史资料

公阳第一位居民——郭公

  • 发布日期:2015-04-07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公阳,是文成建县时从瑞安县划出的十八个古乡镇之一。它的历史源于何时,第一位居民是谁?至今还是一个有待考证的谜。

    据当地村民介绍,位于紫华山东麓半腰山上的九星宫,历史非常悠久,与诞生“公阳”的时间不相上下。笔者,愿往一探。在紫华山九星宫外,立有许多块石碑,其中有一块立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记载募捐重修九星宫的石碑。碑文开首第一句话刻的是“本宫创自先朝泊乎远近”,“泊”,意谓“停留、停泊”,九星宫到底“泊”于何代何时?没有说明。其他几块石碑里,也无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可取。

    从目前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记载显示,公阳的历史始于五代十国初期,但在此之前的唐朝或更早,似乎已经有先民居住生活的痕迹,可惜,还找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

比较有可信度的是《温州历史年表》(沈克成著)中的两则信息记载:其一,公元907年,“是年,闽州郭太守因避乱从福建徙居公阳(今文成)”。其二,公元948年,“钱塘僧人愿齐至南雁荡山,为山水景物所吸引,在明王峰顶结庐独居……掀开了南雁开山史第一页”。

    第一则信息是指唐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697781)的裔孙郭公(佚名),因避乱徙居公阳。第二则信息是指吴越国(907978)时期,杭州钱塘僧人愿齐来公阳,在驮尖明王峰居住,结庐修行,并掀开了南雁开山史第一页。愿齐卒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4),赐号“崇法”。

    郭公和愿齐,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有史料可查的两位居民。那是唐朝灭亡到北宋建国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但在此之前的唐朝,公阳应该早就有先民居住生活。据《瑞安县志》记载:“郭公阳神,唐末人,郭令公裔孙,逸其名,官闽守。避黄巢乱,徙居紫华山中,贼至,率众立屯堡,设方略,击杀数十人,遂解围去,后殁于此。乡人皆德之,为立祠,其地命名郭公洋”。从上面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郭公到公阳定居的时候,若仅仅是郭公一家独居,充其量不过是老老少少几十口人而已,郭公立屯堡退敌哪来的“众”可率?贼又何须来那么多人围“庄”,还被“击杀数十人”?这充分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在郭公之前,公阳的历史就已存在,并且已有相当规模的村庄、人口居住生活。这也与公阳姓氏族谱里发现的信息相吻合,原来在古老的公阳,除了郭姓、叶姓(975年迁居公阳)、陈姓(1369年迁居公阳)以外,还有朱、孔、刘等姓氏的原始居民居住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已找不到当年这些姓氏的后裔了。也许他们或其中之一姓人,才是最早在公阳居住的先民。

    据公阳叶姓人代代相传,公元975年叶氏第一世祖叶仁捷率全家逃难来到公阳时,其首居地并不是现在的公阳地方,而是在开林。开林是现公阳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水口下方一个多公里,公阳溪与下垟坑的交汇处、公阳二级电站水库的左岸。叶仁捷一家在开林住下不久,发现溪上游有“绿萍”(一种猪饲料)沿溪冲下来,推断上游一定有耕田、有人居住,便沿溪往上游察看,当然他们也就发现了一块地更大、更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于是重新搬到现公阳地方居住,并与郭公的子孙成了邻居。叶姓后人至今也只承认郭公是早于叶氏先民到公阳居住。

   史料记载也好,民间传说也罢,为什么都以“郭公”为公阳最早居住的先民,并且历史也从郭公徙居之时开始计算,而早于郭公的其他姓氏居民,却没有片言只语留传下来呢?这是有原因的。首先,郭公是郭子仪的后代,郭子仪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是忠臣的代表、神的化身,对他既敬仰又崇拜。郭公又是当时福建省闽州太守身份,这样一位有大背景的人物来公阳居住,老百姓当然是非常欢迎的,甚至还会把他奉若神明。何况,郭公来公阳之后,为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率领老百姓屯堡筑城退敌,有恩于当地村民,这个功劳老百姓是决不会忘记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郭公死后,当地乡民为他在鹿堡中村叶氏宗祠左侧操场建“郭公祠”,以春秋祭祀。并且,还以“郭公”之名来命名地名,即“郭公洋”。这就是现在公阳地名得名的由来,并一直沿用至清末。

    在上岳头村口漈下垅的“鹤溪楼桥”边,郭公当年率领当地村民修建的防御城墙,还完整保存下来一段。长7080米、高约 3 、底宽 2 多、顶端收口 1 ,全部由自然的块石卵石垒砌。它经历1100余年风雨,至今仍然魏然屹立,除当年建造质量之好以外,与当地村民的保护是分不开的。

   为郭公建祠、以其名命名地名、千余年来保护城墙等行为,也许都是后人对郭公所表达的一种崇敬之情、纪念之心吧,因为他是公阳第一位居民。

    郭公为郭子仪裔孙无可厚非,但因避乱“逸其名”,很难确定他是郭子仪八个儿子中的哪个裔派。笔者在网上搜索到大量关于郭子仪后裔在唐末迁徙的信息,经过梳理后得出,郭公最有可能是郭子仪长子郭曜的后裔。郭氏源于太原郡,堂号为“汾阳”,郭子仪为“汾阳王”。郭子仪共生八男七女,其中长子郭曜共生四子,郭曜的次子郭峰生有二子,长子名郭岩、次子名郭嵩。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年),郭蒿曾随王审知入闽平乱,后居于新宁(今福建长乐芝山乡),其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等地。

郭公是否就是郭嵩本人,或是其子孙?郭公一脉在公阳到底生活了多长时间、传多少世、其后裔为何会离开公阳、又迁往何方?仍是尚待解开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