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 > 文史资料

县政协文史委到打铁第一村“下河”考察三亲文史

  • 发布日期:2015-05-18
  • 浏览次数:
  • 字体:[ ]

5 12 ,县政协文史委在县政协副主席余云初的带领下,走进文成历史悠久的打铁第一村“下河”。

 


下河位于峃口东南,是平和社区的所在地。下河村是传统手工打铁村,已有百年之久的历史。如今,打铁村的产品主要销往温州、杭州、福建、江苏等地。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全村只有2户人家没有打铁,因此被称为“打铁第一村”。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村里的铁匠自烧木炭、炼土铁来加工各种农锄具。其中有一道程序煮生,是一门独一无二的手艺(把铁砂炼成又白又锋利的农具口子)。六七十年代成立打铁农械厂,八九十年代成立打铁合作社。近年来采用半机械化加工手法,产量逐年增加,全村年产农锄具6万多件。现在村里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铁民谣:

打铁铁炉红一红,胜过做木二三工;

祖祖辈辈靠打铁,富了下河一个村。

 


打铁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力气活,苦、累在所难免。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村民放下手中的铁锤外出务工经商,现在村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一辈打铁师傅了。蔡永亮是村里所剩不多的一位打铁师傅,他17岁开始学艺,18岁从事打铁,至今已33多年,从他手中捶打出来的铁具成千上万。

 

 

“技由人传”,可是在这个日益机械化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去学这门传统的手工艺,如今村里最年轻的打铁匠也已经40岁。过了蔡师傅这一辈人,打铁手艺的生存路又在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