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 > 文史资料

《文成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厚德古乡鳌里》)出版

  • 发布日期:2016-02-18
  • 浏览次数:
  • 字体:[ ]

 

近日,《文成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厚德古乡鳌里》)出版了。

该书主编    周运懿老师为鳌里周氏后裔,曾在鳌里生活了18年,对家乡的山水草木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对家乡的人文轶事如数家珍。周师少时品学兼该,毕业于丽水师范,执教数十载,桃李满门,后任县教委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至退休。2015年,年已78岁的周师本可欢娱晚景,得享清福,但心怀故土,爱乡心切,为光大乡邦文化、周族先贤事迹,周师废寝忘食,查谱牒、梳旧籍、广采访、勤补阙,搜集轶闻旧事,频频奔波,不遗馀力,历时5个月灿然成帙《厚德古乡鳌里》。

 


 

《厚德古乡鳌里》一书共分六个部分,分别为:独占鳌头、施恩布德、孝道为先、丰蕴文化、群贤辈出、阙文遗韵。该书用质朴的行文,描绘了鳌里的村情、地情、史情、民情、风情,包括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透过这些文字,鳌里过去的如烟往事历历如昨,感慨之余,百感交集。也许正是它们,唤醒了我们心底里的乡音、乡味、乡愁……

 

 

该书特别强调了鳌里“厚德行先”的核心文化。周运懿老师在书中写道:“鳌里周氏祖祖辈辈形成了崇德、厚德的历史传统,‘德’成为鳌里周氏族人心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与人格素质。可以说,鳌里是一片以‘德’为名而又用‘德’文化营造了自己精神家园的土地。”也因此,该书取名为《厚德古乡鳌里》。

 

 

 

鳌里(含双田、南坑下寮),位于县城西北角的鳌山西南坡。明朝崇祯六年(1633年),鳌里周氏始祖周恩十从福建省寿宁县平溪迁来。周氏先祖几代人靠贩盐、拓荒、农耕、冶铁创业发家后,重教育才、施恩布德、崇尚孝道,代代传承“厚德行先”的家族文化。至清末民初,鳌里周氏发展史还不到三百年,但彼时鳌里周氏隽才云蒸,名流蔚然,革命家、教育家、农学家、林学家、物理学家、作家、工艺家、发明家;教授、博士、记者、体育教练、军事教官等不凡之人,比比皆是。鳌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之乡、集贤之里、德孝之村,成为青田县乃至浙南最兴旺发达的乡村之一。

 

  

 

今天,我们透过书中所记录的鳌里周氏的创业史、教育史、慈善史,风情礼俗、人际交往等,仍然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29年来,县政协文史委共出版了30辑文成文史资料,保存了大量宝贵的、高质量的地方文献资料。近年来,县政协文史委更是致力于挖掘、整理地方文化、史料、史实,并团结了一批热爱地方文化的有识之士,深入挖掘县内的乡邦文史。去年,县政协文史委邀沈学斌编著的《文成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千年古乡公阳》)一经出版,人相争阅,好评如潮。今年出版的《厚德古乡鳌里》,与《千年古乡公阳》皆为县政协文史委“文成古乡书系”之力作。

 

 

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翁钦在《厚德古乡鳌里》序言里写道:“古乡书系,溯史寻根,搜人事、罗轶闻,凡邑内自然景观、人文旧迹、民情风俗、文化积淀,愿尽发掘之、整理之;凡历代之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之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愿皆传播之、光大之,此编书之宗旨也。”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古乡书系,也许勾起了越来越多城镇化中的人们,开始怀念故乡质朴的味道、追寻故乡过往的故事、向往田园恬淡的生活。在这个喧嚣又快节奏的时代,也请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些被用心拾缀起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