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

【文成文史】记忆里的过年

  • 发布日期:2023-01-29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30118172300.jpg

 

每年秋收农忙后,一年接近尾声,天气渐渐寒冷,过完“冬节”就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俗话说“吃完冬节圆开始寒”。农人开始准备过年所需的物品,如备足柴禾(过年柴)、家畜干饲料(干稻草、干番薯藤)等,以及过年所需的食物(过年货)和“望节”(拜年)时的礼物。农历腊月起,无论身处何地的人们,紧赶慢赶陆陆续续地回家了。

腊月初八,家家户户煨红豆(赤豆)食用。迷信的人认为赤豆能打鬼。此说的出处源于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他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了恶鬼,每月的初八日来到人间祸害人类。在民间的传闻中,这些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所以才有了“赤豆打鬼”一说。因此每到腊月初八日,人们便煨赤豆食用,以祛疫迎祥。

出外的人们要赶在腊月廿四前回来,否则家中的长辈总会牵挂念叨。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有钱没钱,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归家,此为人归无论是“破蓑衣”一领也要捡回家,此为物归。在廿三日要祭请灶神司,传说灶神司在这一天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明每家每户之事,故而在这一天祭请灶神司,希望其能为自家多美言几句。以前村民的家中,凡是筑有用柴禾烧的炉灶(镬灶),都会在镬灶顶部设神位(灶神司),也称灶王爷。人们摆上祭品、点上蜡烛、上香等,直至腊月三十灶神司从天庭回来为止。还在神位上贴上红对联,上书:“东厨增百福,司命纳千祥。上天呈好事,四宫降吉祥。”

廿四这一天为“掸尘日”,家里内外除尘、打扫卫生等,“尘”与“陈”为谐音,因而有除陈迎新的寓意。

月满余尽,人们在忙着辞旧迎新之际,也会总结在这一年里的人为道德来做个清理。比如说某某人在这一年做的坏事太多了,就会有人提议此人应该被“封年”,也就是不准予此人过一个团圆之年。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开年”来惩罚某些人的一些不道德行为。所谓“开年”就是说从正月初一起在新的一年里,没有人为其祝福,特意地营造孤立气氛。总而言之,不论是“开年”或是“封年”,都是古时族群管理的一种惩罚方式,现如今成村人们之间的调侃用语,自然也成了大人们教训孩子们的用语。

“掸尘”后几天里,廿五、廿六则是“杀猪搡”的日子,家家户户煺“过年猪”。古话说“卅(三十)黄昏养大猪”,是隐喻讽刺那些平时不努力(养猪)的人到了卅日没有“过年猪”可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的“闹热”而闹心,心里恨不得在今日能养一只大猪出来。“杀猪搡”的主家会叫上亲朋好友“挎猪尾巴、挦猪毛,吃第二头肉和烫菜猪血”。

IMG_0596.JPG

廿七捣麻糍,做蜡(斋)礼,如明蜡(斋)、米鸡、米猪头、寿桃及印糖糕等做豆腐,(火榻)豆腐鲞、油炸豆腐泡。

廿八贴对联,宰杀羊、鸡、鸭等作“赠福(脈腾)”。廿九家家户户上神庙作“祓禊”。

 

大年“卅日黄昏”即过年关。古人传说这一天的黄昏恶兽“年”来捣乱,所以此晚家家户户都关上门来吃年夜饭。这一夜有守夜,也称“隔岁”的习俗,因岁与秽同音,“隔岁”即隔秽。大年卅凌晨许,吃“隔岁”夜宵、喝“隔岁”酒、分“压岁钱”、放鞭炮(除秽)寓意除旧迎新。何谓“过年关”呢早年一些人因为交不起田租或无力还债,都在这一天出去躲债,因为债主会在这一日上门来要债,直至过了半夜十二点钟才会离去。只要躲过这一天,所有讨债的,至少要过完正月才可以索讨,否则会受到别人的严厉指责。过去对于一些贫苦的人们而言,过年就像过关。只要度过年关,这里的人在正月里就可以安心地享受余下的“年”味。

正月头

农历正月初一是最讲究、忌讳最多的一天,不讲晦气话、不进别家门、不借(还)东西、不喝汤、不洗澡、洗头、不洗衣、不晾晒东西等等。农历正月初二,人们开始“望节”,走亲访友进行拜年的活动,提着或多或少的礼物,礼物有糖糕、过年肉等,用“莲子桶”(一种像莲子状的小巧木桶)装好再套上红布袋,桶内放上红纸,意寓“红红火火”。礼物送达主家要有“回”给客人,意思是有吃有剩、常来常往、情义明白。“回憭”物就是送予物回点剩余,如送十二支糖糕回两支:五斤猪肉回一斤,另加一个红包回馈,红包里的钱是以客人送来的猪肉重量按市价折合成的现钱。所送的猪肉一般被称为“长刀”,即猪腹部连排骨的肉。

微信图片_20230118101010.jpg

农历正月初五,称之谓“初五花开”,也称小开春。此时大多农事可以忙活了,商人在这一天放鞭炮弄个开门红。这一天开始祭万物之神,也称开春祭,祭祀与农耕有关联的神祇,如田头公、城隍司、树神、管龙将军(龙湫之神)等。

微信图片_20230118101014.jpg

接下去的所祭顺序依次是“七人(初七日)”“八谷(初八日)”“九牛猪羊(初九日、初十日)”及六畜。传说女娲在正月初七日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为“人日”。“人日”在床前或饭桌点上香烛,贴上红纸或对联,祈愿丁财两旺,脚手康健。“八谷”则点上香烛置于谷仓前,祈愿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三牲六畜日,则是点上香烛置于牲畜棚门口上,再在栏门上贴上红纸,意寓六畜兴旺。“七不出门八不归”,初七是“人日”也是团聚日,所以这一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何况“七日到转”是大忌,传说人死后的第七天,灵魂会回家。七和拆、切的谐音都有悖于团聚的意思,所以早年若是做客在外,主家是不会允许客人在这一天离开。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所以初八可以出门但忌讳归来,初七则相反。过了初九、初十以后一切照旧生活。正月属于农闲季节,空闲的农人依旧会沉醉在年味中,他们吃完东家顾西家,直至正月过满。

 

来源:文成文史资料第四十辑《炉山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