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总能让某个人,或一群人浮想联翩。
但在稍纵即逝的时光中,又有多少人觉得时间的重要性呢?只有当时间成为昨日后,才会觉得它的弥足珍贵。我们对家乡的情感也一样。总是在离别后,体会才会更深一些。失去,才更怀念一些。
尽管每个人都有一段乡愁,而乡愁是一个很难具体描述的东西。它像老电影一样,在你的记忆里,总是不停地闪现与回放,却又很难抓住某个瞬间。
近几年,广受人们关注的“淡墨文成”公众号也像一部老电影一样,不停地回放着有关文成的过往时光与乡愁记忆。“淡墨文成”自2019年创办以来,广受好评,五年的时间里,作者们更是不遗余力地书写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可以说,“淡墨文成”是作者用时光与心血堆积而成的一个平台。此栏目由何而来呢?
“淡墨文成”是我在担任九届政协委员期间所撰写的提案落成的一个栏目。
我是县政协九届政协委员中新闻出版界的一名委员。我在媒体单位工作,平时的工作和文学、文化有关。在担任委员期间,我一直在发挥政协委员的职责,每年积极撰写提案。2019年,按照县政协安排部署,并成立了个人委员工作室。工作室主要功能是积累社情民意,为履好职搭建平台。并建有委员工作室公众号,发布一些记录文成历史、地理、人文、民俗、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地方人文和现实关注于一体的地方文化文章,借此给文成留下一些关于乡愁与美好的记忆!同时,借平台呼吁大家对文成古建筑、风物及传统文化进行保护。
担任九届政协委员期间,我曾多次撰写有关乡土文化的提案。2019年,县文广旅体局根据我提出的《关于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奖励文成地方文化精品创作的提案》,多次开会研讨,与县作家协会联合签约文成本土作者,挖掘书写关于文成的历史与记忆。2019年8月12日“淡墨文成”公众号正式创建。
公众号主要刊发与文成息息相关的人、事、物,着重推出一批展示文成地方文化的文艺精品。
“淡墨文成”推出的第一篇文章是《风萧辞岭寒》,书写的是刘基之子刘璟。此后,县内热爱地方文化的其他新老作者纷纷响应,热心投稿,使作者群体扩张到了全文成。
五年来,“淡墨文成”公众号共发布原创文章415余篇,计200余万字,内容涵盖村庄、人文古迹、历史事件、乡贤俊彦、民间传说、生活习俗、岁时节令、传统技艺、特产饮食、山川水路、红色印迹、文献研究等。
活动过程中,“淡墨文成”公众号不仅得到大家的关注,文章也多次被其他媒体转载,并在一些文学刊物上发表,多位书写者也将个人作品结集出版。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海外华侨与在外文成人也是通过关注此公众号来了解家乡历史变迁与文化发展。至此,“淡墨文成”不仅成为文成文化公众平台,也成为文成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2022年的两会期间,一套载着墨香的《淡墨文成》文化丛书曾出现在两会会场。这部深耕于文成这片土地的厚重之书,便是由“淡墨文成”公众号而来,这是一套记录文成记忆,并给许多人留下乡愁的时光之书。
该套书收录“淡墨文成”公众号2019-2020年发表的文章109篇,共计48万余字,依内容分为六册。此书阶段性地回顾总结了“淡墨文成”公众号取得的成果。
“淡墨文成”是九届政协会议期间,我作为政协委员提案落实较好的一个案例。正如我在《关于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奖励文成地方文化精品创作的建议》里提到的那样:
“文成是刘伯温故乡,著名的侨乡,人文底蕴深厚。风景优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文成发展旅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近年,政府也将旅游业作为今后培植地方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发展旅游一定要打好文化这张牌。文化是有灵魂的,文化不仅是旅游的灵魂,也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一个有灵魂的地方,才更有生命力。”
五年时间,我个人共撰写了60余篇,20余万字的宣传文成的文学作品,并将其结集出版。希望通过作品,让更多的人对文成有更充分的了解,欣赏到文成独具特色的人文风貌和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
如今,“淡墨文成”公众号已经走过了五年,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它将继续书写文成的过去,架接时空的桥梁,努力让今天的我们可以透过它窥得过去文成的一斑,传递传承文成的文脉,希望它终将不辱使命,成为文成文化史的一抹亮色。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今后,我仍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认真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