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要闻 > 政协要闻

政协四十年·我与文成共成长|文旅篇(二):红枫古道

  • 发布日期:2024-09-13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以政协之智助力文旅蓝图绘就

 

丰富的山水资源,宛如一幅幅动人的山水画卷,铺展在“天然文成”的广袤大地上,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则如同历史的低吟浅唱,让“伯温故里”这一称号更加熠熠生辉,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一直以来,文成政协和委员们始终秉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调研,建言献策,用政协的智慧和力量助推文成文旅高质量发展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文旅篇”(二)——《红枫古道:持续多年关注,古道成旅游“新宠”》。

 

每到深秋时节,到过文成的人都会对独特而亮丽的红枫古道赞不绝口。作为古代对外交通的重要驿道,文成的红枫古道虽历经数百年,但依然保存完好,沿途的文物遗存和众多枫香古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流连忘返。这道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凝聚着文成县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通过政协点题迎来新变化】

由于缺乏统一有序的管理,文成的红枫古道曾一度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问题层出不尽:道岭、大会岭等古道的一些红枫因自然灾害已经折断或倾倒,有的已经枯死;岩庵岭、大会岭、猫狸擂岭等古道的一些红枫受病虫害侵蚀严重;一些古道的红枫不断遭受砍伐、削枝等人为破坏;一些古道因城乡建设的铺开,逐渐被水泥路面所替代。

“不能让这道独特的景观就这么消失。”委员们对此忧心忡忡,以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反映这个问题。2006年,刘允宽委员提出《保护红枫古道奇观的提案》;2007年开始,钟建芬委员提出《关于对我县红枫古道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文成红枫古道多且长,江南一带属文成拥有红枫古道资源最丰富。从2004年开始,只要一有时间,钟建芬委员就带上相机,走走红枫古道。从2004年到2006年,她走了县内六十多条红枫古道。

2006年前后,旅游热到来,乡村游火爆,各地慕名来文成观赏、摄影、写诗作画等游客愈发多。

“几家经营以红枫古道为特色的农家乐生意红火,让我看到了文成的红枫古道必会成了一个新的风景点,成了一个新的带动经济发展旅游项目。”钟建芬委员说。然而,红枫古道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于是,钟建芬委员从2006年开始着手准备提案《关于对我县红枫古道保护与开发的建议》,并于2007年正式提交。

2007年,县政协根据提案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并专门召开常委会议对红枫古道的保护和开发进行协商讨论。委员们建议县委、县政府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落实责任主体,并引导乡村制订村规民约,防止人为破坏;对破损的路面、凉亭,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进行修复,提请林业部门定期对红枫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选择适宜的枫树苗进行补种。

调研之后,县政协把红枫古道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列为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一系列建议举措,呼吁和发动全社会协同参与、齐抓共管,保护好、利用好红枫古道这一宝贵的遗产。

也是基于此次全面系统的调研,自生自灭的红枫古道找到了自己的“家”。全县现存较为完整的43条红枫古道,如今由文旅及所属乡镇等单位进行管理。

 

【协助政府破题展现新面貌】

2007年开始,县政协连续五年以委员调研、视察、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出了扩大宣传、合理开发、落实责任、强化保护等建议,县委、县政府一一采纳。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红枫古道保护和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红枫古道进行普查,编制红枫古道保护开发专项规划等。县人大常委会也通过审议,采纳了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确定枫树为文成的“县树”。

正当红枫古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渐入轨道,201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又使古道红枫不同程度出现了枫叶枯黄、提前落叶等现象。委员们心急如焚,有联系部门的,有咨询专家的,积极献计出力,撰写了社情民意信息《红枫古道虫害的启示》和提案《关于加强红枫及其他生态景观林的防火防病虫害等保护工作的建议》,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县政府制订落实了保护和防治措施,政协农业界委员也迅速邀请省林业厅专家前来文成进行虫害防治会诊。2011年病虫害的威胁解除了,红枫美景再度呈现在市民眼前。

在政协的提议下,县文化部门积极将红枫古道申报文保单位。2011年,大会岭、道岭2条红枫古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7条红枫古道则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县政府还专门制订出台了《文成县红枫古道保护和开发工作实施意见》,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红枫古道的日常管理、保护开发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持续发挥优势焕发新活力】

红枫古道展示了文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带动了文成的旅游业。在得到强有力的管理和保护后,委员们开始关注这一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渐渐把目光聚焦在如何借题发展上来。

钟建芬委员《关于让红枫古道四季红火的建议》,提出延长红叶观赏期、打响红枫古道四季游品牌的建议,打开了红枫古道焕发活力的思路。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先后提出了要完善规划、完善红枫古道与其他道路的延伸衔接、加长产业链接整合、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利用本地美食特产和民俗特色开发农家乐等一系列措施建议。委员们还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等资源扩大红枫古道的影响,开展了以宣传和保护红枫古道为主题的摄影、书法、诗歌、画展等系列活动,策划设计和出版了红枫古道画册、风光VCD等宣传资料,并搜集、整理、编印了有关红枫古道的民间故事、传说、民风民俗等资料,让红枫古道更具鲜明的地方民俗和文化特色。

如今文成的红枫古道又成了一张“金名片”,这颗深山里的明珠,依旧焕发着光彩!